欢迎来到深圳注册公司红树叶财务财税法一站式服务平台

关于红树叶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1598-6627-400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代理记账 > 电影买断发行的特点

电影买断发行的特点

发布于 2024-04-29 07:03:21 作者: 稽雪曼

注册公司是创业者必须面对的一项任务。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复杂,但是只有完成了这个过程,你的企业才能够合法地运营。接下来,主页将跟大家是介绍关于影视买断怎么做账的,希望可以帮你解惑。

国外的电影为什么不同期或短期内在国内同步上映,而是过半个月或更久才上映?

国外的电影为什么不同期或短期内在国内同步上映,而是过半个月或更久才上映?

优质回答这要从引进片的分类说起。国内的引进片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分账片”,指的是上映之后,发行方要与制片方,要将总票房按一定比例分成;另一种叫做“买断片”。指的是一次性买断播放权,制片方不再享受票房分成。

不管是分账片还是买断片,数量都受到严格限制。每年的分账片有34部的限额,一般都会给大制作的好莱坞影片,其他外来影片都要靠后站。

比如日本动画电影绝大多数,都是作为“买断片”引进的。一般分账片上映时间都比较及时,甚至有同步上映的。但买断片不一样,需要给分账片让档期,具体上线时间也都是总局定的,甚至还有买了播不了的情况。间隔半年再上映也算是一种规律了。

再比如近期《复联3》在中国晚半个月上映,据电影博主「TNABO北美票房榜吧」介绍,进口电影的需要通过的审查包括初审和技审,主要由电业局和中影集团负责,初审主要判断内容导向是否有问题,初审通过后大几率都能通过最后的技审。

实际上《复联3》早在 3 月初通过了初审,距离《复联3》 4 月 27 日全球首映还有一个多月,那为什么最终的上映时间还是推到了 5 月 11 日?问题出在了技审。

其实技审主要就是完成电影的译制工作,确保发放到全国影院的拷贝没问题,整个过程只要两周左右。 然而要完成技审的前提是能拿到《复联3》 完整的片源,但迪士尼全球院线发行部门却以「保密」为由拒绝提前将最终片源送到中国。 据说迪士尼中国部门曾向总部争取过,但总部始终不妥协,最终导致赶不上 4 月 27 日的全球首映。

「协拍片」、「买断片」、「分账片」的具体区别是什么?

优质回答合拍片

中方出资比例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中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并需要在中国取景。合拍片上映,片方分账可达43%,如以进口片身份上映,片方分账则只有25%。

协拍片

只是协助拍摄,上面已经有人说了,不再赘述。很多电影想作为“合拍片”送审都因没有严格符合合拍片标准而降级为“协拍片”。

买断片

(又名批片、买断片)是国内电影市场上一种特殊的进口影片类型,是指国内片商以固定的价格把影片的放映权从国外片商处买断,而国外片商不参与中国票房分成的电影。

一般来说都是在外上映有段时间的片子,因为像批发一样买回放映权,所以叫批片。票房好坏与制片方没有任何关系,只要一次性支付制片方即可。

分账片

分账片顾名思义就是一部电影大片在别的国家放映票房收入按分成分配。

每年分账片席位只有34个,普通分账片(即2D电影)有20个,《冰雪奇缘》、《雪国列车》等等;特种分账片(即IMAX 3D电影)有14个名额,最近的《银河护卫队》就属于特种分账片。

拿《云图》打比方。《云图》作为一部昂贵的独立电影,其中相当大的资金来源于中国的新原野娱乐传媒有限公司。新原野投入1000万美元,其中的500万获得内地的发行权,另外500万为参股投资,获得影片9.3%的全球股权,参与的是全球分账。

当然了,虽然有资金注入,和大陆演员(周迅),但是由于没有达到三分之一的出资比例(在1.05亿美元中只占了1000万美元),也没有在中国取景,所以最后是以分账片而不是合拍片进入中国市场的。

一部票房上亿的电影,写剧本的人有多少报酬

优质回答不同情况不同报酬

1、买断,最常见,谈好报酬后编剧或工作室开始制作剧本,并完善所有文学部分。国内电视剧大致是每集数钱或全集数十万的价格浮动,主要看作者或该剧本的影响力。

2、改编,将已有的成功或流行小说、传记商谈价格后,进行改编。费用视情况而定,改编方不一定是原作者,一般的改编费用与版权费相比也几近于无。这种是以小说销售盈利为基础进行的一种评估,价格可能几万,也可能几百万,全球改编版权什么的可能会到数千万,但能不能卖出去这个两说。

3、原创,编剧和导演或策划是同一人,那么在引入投资方的时候,会商谈比例问题,又或者是无偿提供初始剧本,然后寻找编剧或工作室进行完整创作,这种只需要付出工作室或编剧工作费用,其他则是按比例分成。这种比例分成通常会占到10%至少,也就是说,扣除杂七杂八的费用后,纯盈利或毛利收入会以比例进行提成给原创方,票房一千万的话,10%是多少呢?

4、国外有一些特殊情况,诸如漫画作品改编OVA或电影,这种可能是作者在盈利后自行寻找工作室进行制作的,这种盈利最终是以作者本人为最终收益对象的,这种并不是很常见,大抵多见于低成本联合制作或自成本投入制作,之后可能会经由独立电影节、音像制品商、网络视频商等不同渠道进行营销。国内常见于短片或实验电影的制作,通常在电影节被买断,可能会被二次改编。这种价格同样很难预计,可能制作方低卖,但购买方钵满盆满的赚着,也可能恰恰相反。所以这种是很少被发行商所看重的。

院线制的中国院线制的发展历程

优质回答解放后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一直是“统购统销” + “层级发行”模式,即大小制片厂生产影片后一次性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入输出公司(简称中影)买断,后者再分别经按照省、市、县这样的行政层级的发行公司发行到各电影院。但是这种模式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不适应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对我国电影工业的萎靡必须承担一定责任。并且自1984年开始电影制片不再由国家统一拨款,电影的发行放映也需要一个与之配套的市场机制。

我国电影发行放映改革先后经历两次重要时期,其标志年份一是1993年,以《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业内常称三号文件)和《电影行业机制改革方案实施细则》为主,辅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出输入公司影片购销暂行办法》等政策出台为代表;二是2001年,以《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业内常称1519号文)等政策为代表。

1993年正式出台的相关政策里面并没有谈到“院线”,但是院线制的起步却与此次电影机制改革紧密相关。此阶段的电影机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是电影制片厂自办发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影片直接销售给各省和省以下的电影公司,可以和发行部门实行发行收入分成(这开始了早期的分帐发行机制)。此举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影发行起到了很大的改革促进,但是对放映的影响有限。因为电影院仍是国有,被纳入地方行政管理范围内,加上电影院设备和管理落后,因此整体发行成本较高、发行混乱,省级电影发行公司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中影公司在地方上获得垄断性。电影发行和放映是一个整体,相互制约,分帐发行和院线制度以及多厅影院等都紧密相连,由于我国当时无法建成院线,制片厂由面对一个垄断性的中影改为32个垄断性的省级电影发行公司,所以改革的成效有限。正是基于这样,2001年才出台进一步的深化电影改革意见,并促进院线建立。

市场竞争却使得一些先行者在1995年前后就开始了院线制的探索,摸着石子过河,付之具体实践。其中包括福建、上海、四川等地出现了第二发行渠道,这些发行渠道所面向的主体影院构成了独立于省级发行公司所控制的影院以外的“院线”,因此某些省出现了这种院线雏形。最关键的是,这种模式即省内电影院联营代表了我们对院线的认识。

2001年12月18日广电总局和文化部颁发的《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明确提出院线制将成为我国电影发行放映的主要机制,10条细则中4条用于明确院线的建设和发展,其中包括带有行政色彩的政策:

实行以院线为主的发行放映机制,减少发行层次,改变按行政区域计划供片模式,变单一的多层次发行为以院线为主的一级发行,发行公司和制片单位直接向院城公司供片;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快组建两条或两条的院线;鼓励有实力的院线跨省经营。凡是在2002年6月1日之前没有形成院线的地方,将停止向其供应进口分帐影片(经批准的地区除外)。2002年10月1日之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要率先组建两条院线,否则将停止向其供应进口分帐影片。 组建院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和要求:(1)10家以资本或供片为纽带的专业影剧院,其中实行计算机售票的影院不少于8家或者年度票房不低于800万且电影专项资金如实上缴,可以发起组建一条省内院线,由省级电影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备案。(2)15家以资本或供片为纽带且影剧院分布在不同省级区域的专业影剧院,其中计算机售票不少于10家或者年度票房不低于1000万且电影专项资金如实上缴,可以发起组建一条跨省院线,协商跨区域省级电影行政主管部门后,报送国家广电总局审批,并向有关省级电影行政主管部门抄送批件。(3)一个省的院线组建最多不超过三条。以签约形式组合的院线,签约期不少于3年(含3年)。一个影院只能加入一家院线。签约期满后,可以重新进行选择。

这种改革一方面是基于1993年政策推动的改革并不彻底,新的地方垄断和中间发行环节仍然导致机制不畅;一方面是推动国产片的生产发行放映的任务日趋紧迫。院线制改革总体上再次将原有产品流通链条中的“发行”一节缩减,在院线中包含了一个发行主体和若干影院,而各电影制片厂和中影直接面对院线发行,以期达到减少发行层次,合理分配制片发行放映三方利益。由于对院线公司的运营管理有具体审核要求,尤其是国产片放映时间要达到2/3,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发行放映的管理,对于电影生产会起到直接促进。

据中国电影集团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消息,截至2002年6月1日,已批准成立的30家省内和跨省院线,含电影院846座,1536块银幕。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等9省、自治区获准缓建院线。

《京紫》的片源是被国内买断了吗?

优质回答《京紫》的片源是被国内买断了。因为《京紫》达不到分账的地步,所以像上映只能是买断。

首先解释一下买断的意思,买断片即称为“批片”即一次性买断某区域的发行权`一次性付款。亏,赚,自负。批片,或者说“买断片”,在内地的发行不采用分账方式,而是由内地的发行公司向供片的海外公司支付一定费用,买断影片的内地发行权。具体操作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完全买断,引进之后由内地发行方自负盈亏;另一种则会在合约内注明,票房在某个范围内按买断算,超过这个范围的票房,则以事先约定的某个比例进行分账。

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局面,当年年底,广电部电影局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于是有人将这10部影片称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称也因此而流传开来。

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尽管这样的分账比例似乎对制片方较为不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依旧从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即便是分账,通过计算,京阿尼的收入也不是太高,所以《京紫》估计也就是千万的市场,被买断也是必然的。这也是一部偏粉丝向的作品,如果各位之前没有看过TV版动画的话,原本女主角薇尔莉特的心理变化在TV版的故事中就展现得不够明显和准确,要是各位跳过TV版而直接看外传剧场版的话,相信更是会对薇尔莉特的心路历程变化,有不太能准确客观抓准的感觉。所以买断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特种片,买断片还有分账片三种电影引进类型哪种相对来说更好看一点!

优质回答特种片多数是3D,IMAX之类的片种,多为视效突出的大片;

买断片多数是国外二三流作品(指没有一线明星导演以及大制作成品的电影),由中国公司买断版权在国内上映,而且在国内上映日期比国外晚个半年一年甚至几年;

分账片每年有特定的配额数量引进限制,多数是好莱坞的大制作,由中外共同分享票房提成,上映日期不能比国外晚超过半年。

简言之,多数人肯定是喜欢看分账片和特种片(意味着大片),文青也有比较喜欢看买断片有一定的独特观点。

通过注册公司,您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税收优惠。主页关于影视买断怎么做账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

备案号:粤ICP备17121331号 红树叶财务咨询管理

郑重申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