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1317-2164-214
会计注意:社保全由公司承担,合规做账避风险
发布于 2025-10-25 22:12:03 作者: 时丽佳
注册公司是创业者成为合法企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通过完成这个过程,你可以获得法律保护,让你的企业更加正式和专业。主页将带你了解单位报销生育险做账,希望你可以从中得到收获。
各位干会计的朋友,咱日常做账时肯定碰见过这种情况:老板为了留核心员工,或是招聘时多份吸引力,直接说“员工社保的个人部分,公司也一起交了”。这事儿听着是老板重视人才、体恤下属,可咱要是没按规矩做账,后续麻烦能找上门——轻则企业所得税没法正常抵扣,白亏一笔钱;重则可能被税务核查,甚至引发劳动纠纷,到时候咱会计夹在中间最难办。今天就用大白话,把“公司全担社保”的合规逻辑、做账步骤和风险点说透,帮大家避开这些坑。
首先得明确一个硬规矩:社保缴费比例是法定的,企业和个人各担一部分,不是咱公司想改就能改的。根据《社会保险法》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这三项,必须是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就拿2025年的执行标准来说,全国大部分地区养老保险企业缴16%、个人缴8%;医疗保险企业缴6%-8%(比如北京8%、成都6.5%),个人缴2%;失业保险企业缴0.5%-1%,个人缴0.5%。剩下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全由企业承担,个人不用掏钱。
为啥强调这个?因为有些老板觉得“我愿意多花钱,替员工交个人部分还不行吗”,但从法律层面讲,个人应缴的社保部分,本质是员工工资里的法定扣除项,就算公司替交了,也不能改变它“属于员工个人义务”的性质。这一点是做账的核心前提,要是绕不开这个,后面怎么做都容易出问题。
接下来咱说关键:公司全担社保,到底该咋做账?这里有个常见的误区——很多会计会直接把替员工交的个人部分,也计入“管理费用-社保费”里,觉得反正都是公司花的钱,放一起省事。但这么做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这部分钱没法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因为税法规定“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不能抵扣,替员工承担的个人社保,本质是给员工的隐性福利,不属于公司必要经营支出;二是会导致员工个税少缴,因为这部分替交的钱,其实得算进员工的“工资薪金所得”里,要是没申报个税,后续税务查到会让补税,还可能有滞纳金。
正确的做账步骤其实就三步,咱一步一步说清楚。
第一步,得把替员工交的个人社保,先算进员工的工资里。比如某员工月薪8000元,原本个人社保应缴800元(按养老保险8%、医疗2%、失业0.5%算),公司决定全担这800元。那咱做账时,得先把这800元加到员工的“应付职工薪酬”里,相当于员工当月工资变成8800元——这里要注意,不是真给员工发8800元,而是把公司替交的800元,先作为“隐性工资”计入薪酬总额,这样既符合“个人社保是工资扣除项”的法定性质,也能为后续个税申报和税前扣除铺路。
第二步,正常计提社保和工资。计提工资时,分录要写清楚: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工资”8800元,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8800元。然后计提社保,这里要分两部分:企业应缴的部分(比如按比例算1200元),和替员工承担的个人部分800元,合计2000元,分录是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社保费”1200元,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800元,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费”2000元。这么做的目的,是把公司替交的个人部分,从“应付工资”里扣出来,还原它“工资扣除项”的本质,而不是直接塞到“社保费”里。
第三步,实际发放工资和缴纳社保。发工资时,因为已经把800元个人社保算进工资总额,现在要扣除这部分(相当于员工实际到手还是8000元),分录是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8800元,贷“银行存款”8000元。缴纳社保时,直接把企业和个人部分的合计2000元交了,分录是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费”2000元,贷“银行存款”2000元。这样一套流程下来,账目既符合会计准则,也能通过税务核查,企业应缴的社保费能正常税前扣除,员工的个税也不会少报。
除了做账步骤,还有几个风险点必须提醒大家,这些都是咱日常容易忽略,但一旦出问题就很麻烦的地方。
第一个是个税申报的问题。刚才说过,公司替员工交的个人社保,要算进员工的工资薪金所得里申报个税。比如前面提到的800元,就得和8000元基础工资加起来,按8800元申报个税。要是没加这部分,员工年度汇算清缴时可能会被系统预警,税务部门也可能要求公司补申报、补缴税款,甚至加收滞纳金。咱会计可别觉得“员工没拿到这钱,就不用报”,税法不认这个,只看“是否属于员工的应税收入”,替交的社保显然属于。
第二个是社保基数的问题。社保基数是按员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来定的,要是公司长期替员工交个人社保,却没把这部分钱算进工资总额,会导致社保基数偏低。比如员工实际工资加替交社保是8800元,但社保基数按8000元算,这就属于“未按实际工资申报社保基数”,违反了《社会保险法》。现在社保和税务数据都是联网的,一旦系统比对发现基数异常,社保部门会要求公司补缴差额,还可能面临罚款。
第三个是劳动纠纷的风险。有些员工可能不清楚社保缴纳的规矩,觉得“公司替我交了个人部分,这是额外福利”,但要是后续离职时,发现公司没把这部分算进工资总额,导致社保基数低、个税申报少,可能会反过来投诉公司“未足额缴纳社保”“未足额申报个税”。到时候劳动仲裁或法院,大概率会支持员工,公司不仅要补钱,还可能影响企业信用,咱会计作为经办人,也得配合调查,麻烦不断。
可能有朋友会问:“那老板坚持要替员工交个人社保,有没有更稳妥的方式?”其实除了前面说的做账方法,还可以和员工协商,把替交的个人社保转化为“工资补贴”,直接写进劳动合同里。比如还是8000元工资,明确告诉员工“公司每月给你发800元社保补贴,你自己去交个人部分”,这样既满足了老板给福利的需求,也让个人社保的缴纳责任回归员工本身,做账时直接按8800元工资计提,后续税务和社保层面都更合规。不过要注意,这种补贴必须明确写进合同,而且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不然还是有风险。
最后再跟大家强调一句:会计工作的核心是“合规”,尤其是涉及社保、税务这些法定事项,不能因为老板的要求就随意调整做账方式。咱遇到这种情况,除了按规矩做账,还可以跟老板讲清楚风险——比如“要是直接把个人社保计入费用,这部分钱不能抵税,一年下来可能多交好几万企业所得税”“要是被税务查到,补税加滞纳金更不划算”,老板大多会理解的。毕竟老板要的是留住员工,而不是因为做账不合规亏钱。
希望今天说的这些内容,能帮各位会计朋友避开“公司全担社保”的做账坑。日常工作中要是遇到具体问题,也可以多查《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或者咨询当地税务、社保部门,别凭经验做事,合规才是最省心的办法。
通过注册公司,您可以更好地管理企业的人事和劳动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