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1317-2164-214
2025物业新规落地:5样不公示,物业费一分别交!附业主亲测指南
发布于 2025-11-04 00:06:03 作者: 丘夜蓉
注册公司是创业者成为合法企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通过完成这个过程,你可以获得法律保护,让你的企业更加正式和专业。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 ,相信看完本篇文章,你有不一样的收获。
“又催物业费了?”清晨刚出电梯,就看见公告栏里那张印着红色催缴字样的通知单,想必这是不少业主每个月都会撞见的场景。手里攥着缴费单,心里却犯嘀咕:我交的钱到底花在哪了?电梯里天天循环播放广告,这钱归谁?家里外墙渗水想动用维修基金,物业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流程”……
如果你也有过这些疑问,千万别再稀里糊涂缴费!2025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多地密集出台物业新规,结合《民法典》第943条“物业服务人应当定期公开服务信息”的明确要求,物业若拒不公示5类核心信息,业主不仅有权合法拒交物业费,还能追讨被“暗吞”的收益。接下来,咱们就结合真实业主的经历,把这些“维权关键点”掰开揉碎讲清楚,帮你避开缴费陷阱。
1. 物业费收支“明细账”:只说“花在小区”?这是在糊弄人
“物业费每月2.8元/平,全小区300户,一个月收近5万块,可小区绿化枯了一半没人管,楼道灯坏了三天才修好,这钱到底花哪了?”家住长沙雨花区某小区的李女士,去年就因为这事和物业掰扯了半年。
她拿着缴费记录找物业要明细,对方先是说“财务没整理好”,后来又给了一张手写的“支出表”,只写着“保洁费1.2万、维修费8000元”,既没有票据编号,也没有具体服务内容。“我问保洁费里包含多少人工资、买了哪些清洁用品,他们就说‘反正都是为了小区’,这不是糊弄人吗?”
直到今年3月,长沙出台《物业服务信息公示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物业每季度必须公示物业费收支明细,而且要细化到“保安工资总额及人数”“保洁耗材品牌与采购量”“电梯维保费支付凭证”等具体项目,公示时间不得少于30天,还得附上会计凭证编号,方便业主核查。
李女士照着新规再次找物业,这次对方没法再推诿,只能拿出完整的收支账单。她一眼就发现问题:“账上写着‘绿化维护费6000元’,但小区里三分之一的草坪都黄了,我顺着凭证编号查,发现物业根本没找专业绿化公司,只是让保洁随便浇了浇水,剩下的钱全进了私账。”最终,物业不仅补做了绿化,还公示了过去半年的详细账单,李女士也依法拒交了这半年的物业费差额。
业主亲测查证技巧:
- 不要接受“总支出XX元”的模糊表述,直接要求提供带有凭证编号的票据复印件,重点核对“维护费”“耗材费”是否有对应服务痕迹(比如绿化费对应补种记录,维修费对应维修工单);
- 若物业以“财务隐私”为由拒绝,可直接说:“根据2025年长沙物业新规,这是必须公开的信息,不公示就是违规。”多数物业会当场妥协。
2. 公共收益“对账单”:电梯广告、停车费,这不是物业的“私房钱”
“每天进电梯都被广告轰炸,从早教机构到装修公司,少说有5个广告位,可住了3年,从没见过物业提这钱的事。”广州番禺区某小区的业主王先生,去年偶然在业主群里看到邻居晒的“小区公共收益清单”,才知道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
原来,小区电梯广告、地下停车场临时停车费、丰巢快递柜入驻费,甚至门口商铺的“进场费”,都属于全体业主共有,扣除合理成本(比如广告安装费、停车场管理费)后,要么用于补充维修基金,要么按户数分给业主。但王先生所在的小区,物业不仅没公示过这笔收益,还把钱挪用来给员工发奖金。
今年1月,广州出台《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物业必须为公共收益单独开户,每半年公示一次收支情况,包括“收益总额、成本明细、剩余金额”,还得标注“资金用途”——是补修基金,还是给业主分红。如果挪用公共收益,最高可罚20万元,负责人还可能被列入行业黑名单。
王先生和邻居们联合起来,拿着新规找物业要说法。最终物业公示的账单显示,过去两年小区公共收益共28万元,扣除1.2万元成本后,剩余26.8万元被挪用。在街道办的协调下,物业不仅返还了这笔钱,还按每户820元的标准给业主分了红。“以前总觉得‘胳膊拧不过大腿’,没想到按新规维权这么管用!”王先生说。
真实案例参考:
汉中某小区业主去年倒逼物业公示后发现,一年12万广告费仅用2万修健身器材,剩余10万被物业用于“办公室装修”。业主起诉后,法院不仅要求物业返还钱款,还判决物业按每月5000元的标准,向业主支付占用资金的利息。
3. 维修资金“使用单”:动“房屋养老金”?必须让业主看明白
“我家厨房外墙渗水,楼下天花板都发霉了,找物业申请动用维修基金,他们说‘已经报上去了’,可等了三个月没动静,问具体流程和金额,又说‘不清楚’。”上海浦东新区的张阿姨,去年为了维修基金的事,跑了物业6趟都没结果。
房屋维修基金,相当于业主的“房屋养老金”,专门用于电梯大修、外墙维修、水管更换等“大项支出”,每笔钱的动用都得经过业主同意。但很多物业会利用业主“不懂流程”,要么私下挪用,要么虚报费用。
2025年上海出台的《维修资金使用公示细则》,把流程卡得很严:物业要动用维修基金,必须先公示三重信息——维修项目合同(注明施工方资质、报价明细)、申请与审批文件(盖住建部门公章)、实际花费票据(含材料清单、验收报告)。哪怕只动用上千元,也得有业主代表签字确认,而且公示时间要满7天,期间业主有异议可随时提出。
张阿姨照着细则要求物业公示,结果发现物业根本没提交申请,只是想用“拖延术”糊弄过去。“后来我带着细则去街道办投诉,当天物业就把申请材料交上去了,半个月就修好了外墙。”张阿姨说,现在她每次路过公告栏,都会特意看一眼维修基金的公示信息,“这钱是我们自己的,可不能让物业随便乱花”。
避坑要点:
- 遇到物业说“要动用维修基金”,先别急着同意,一定要看施工方的资质证书(比如电梯维修需要“特种设备维修许可证”),避免物业找“三无公司”虚报费用;
- 重点核对报价单,比如外墙维修,不同品牌的防水材料价格差一倍,要让物业标注清楚材料型号和市场指导价。
4. 服务与收费“对应表”:收“一级费”,却给“三级服务”?这是违约
“物业费收的是‘一级服务’标准,每平1.8元,可实际呢?楼道三天才扫一次,垃圾堆满了才清理,外来人员随便进小区,保安都不管。”成都武侯区某小区的业主刘先生,去年拒交物业费后,被物业告上法庭,结果法院判刘先生胜诉,还支持他拒交一半物业费。
原来,2025年成都实行“物业收费分级制”,把服务分为四个等级,从每平0.35元到1元,每个等级对应明确的服务标准:
- 一级服务(1元/平):24小时安保巡逻,每小时1次;公共区域每天清扫2次,垃圾日产日清;绿化每月修剪1次,病虫害及时防治;
- 二级服务(0.7元/平):12小时安保巡逻,每两小时1次;公共区域每天清扫1次;绿化每两个月修剪1次;
- 三级服务(0.5元/平):8小时安保值班,无巡逻;公共区域隔天清扫1次;绿化每季度修剪1次;
- 四级服务(0.35元/平):基础安保值班,公共区域每周清扫2次;绿化按需修剪。
刘先生所在的小区,收费按一级标准,但实际服务连三级都达不到——保安只在白天值班,晚上没人巡逻;垃圾经常堆到第二天才清理;绿化半年没修剪,杂草比花还高。法院认为,物业“收费与服务不符”,属于违约,刘先生有权拒交差额部分费用。
“以前总觉得物业告业主,业主肯定输,没想到新规把‘服务标准’写得这么细,我们维权也有了依据。”刘先生说,现在他们小区业主会定期对照“服务与收费对应表”查物业的工作,“比如早上8点查保洁有没有清扫楼道,晚上10点看保安有没有巡逻,发现没做到就拍照留证,物业再也不敢糊弄了”。
维权依据:
- 若物业收费标注“一级服务”,但实际服务不达标,可收集证据(比如垃圾堆积的照片、保安脱岗的视频),向住建部门投诉,要求物业整改并退还差额费用;
- 整改不到位的,可联合业主起诉,法院通常会支持业主拒交“未达标部分”的物业费。
5. 设施安全“体检卡”:电梯没年检、消防设施过期?这是拿生命当儿戏
“电梯上个月突然停运,我被困在里面20分钟,后来才知道物业根本没做年检,维保记录也是假的。”深圳南山区某小区的业主陈女士,现在每次坐电梯都心慌,“公告栏里没贴年检标识,问物业要维保记录,他们说‘弄丢了’,这不是拿我们的命当儿戏吗?”
小区里的电梯、消防设施、水泵房等,都是“保命设施”,一旦出问题可能危及生命。2025年深圳出台的《特种设备安全公示规定》,要求物业必须把这些设施的“体检记录”贴在显眼位置:
- 电梯:年检合格标识(盖市场监管部门公章)、维保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最近一次维保日期(每月至少1次);
- 消防设施:灭火器压力检测记录(每半年1次)、消防栓出水测试报告(每季度1次)、应急通道畅通检查记录(每周1次);
- 水泵房:设备运行日志(每天记录)、检修记录(每季度1次)。
陈女士联合业主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后,工作人员上门检查,发现该小区6部电梯中有4部没做年检,维保记录是物业伪造的。最终物业被罚款5万元,还得停业整顿,所有电梯检修合格后才能重新使用。“现在电梯里贴了年检标识和维保电话,我每次坐电梯都会看一眼,心里才踏实。”陈女士说。
紧急提醒:
- 发现电梯没贴年检标识,或频繁出现故障,可直接拨打12315投诉,市场监管部门会上门核查;
- 消防设施过期(比如灭火器压力不足),可向消防救援支队举报,物业会被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最高可罚10万元。
2025业主维权“三步法”:拒交物业费不踩雷,亲测有效
看完上面的内容,可能有业主会问:“我知道物业没公示信息了,该怎么维权?直接拒交物业费会不会被起诉?”别慌,结合多地业主的维权经验,总结出“三步法”,帮你合法维权不踩雷。
第一步:书面催告,留存证据
第二步:部门投诉,施压整改
如果物业在15天内没公示,或公示的信息不完整,就带着证据(催告函、快递记录、缴费凭证)去街道办物业科或住建局物业监管处投诉。这些部门有监管物业的职责,会出面协调,多数物业会在这一步妥协。
广州的王先生说:“我和邻居们带着证据去街道办,工作人员当场给物业打了电话,第二天物业就把公共收益账单贴出来了。”如果投诉后物业仍不整改,可要求部门出具“投诉处理意见书”,这在后续起诉时能作为辅助证据。
第三步:联合起诉,依法维权
如果物业拒不配合,就联合其他业主一起起诉。根据《民事诉讼法》,10人的共同诉讼可以推选代表人,不用每个人都出庭,省时省力。
北京某小区去年就有23位业主联合起诉物业,要求公示维修资金使用记录并拒交物业费。法院审理后,不仅判决物业公开所有信息,还支持业主拒交“未公示期间”的物业费,物业还得承担诉讼费。“以前觉得起诉麻烦,没想到流程很简单,而且胜诉率很高。”该小区业主代表说。
关键提示:
- 拒交物业费的范围仅限于“物业未公示信息期间”的费用,不能全免,比如物业2025年第一季度没公示,就只能拒交这一季度的,之前公示过的季度仍需缴纳;
- 一定要保留好过去的缴费记录,避免物业以“欠缴物业费”为由起诉你时,你拿不出已缴费的证据。
别再当“糊涂业主”,你的权利要自己争取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已经清楚:物业费不是“交了就完事”,物业公示信息也不是“可公示可不公示”。2025年新规的落地,就是给业主的“维权武器”,电梯广告的收益、维修基金的使用、物业费的去向,这些都和你的切身利益相关,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下次再看到物业催缴单,先别急着缴费,去公告栏看看:物业费收支明细贴了吗?公共收益账单公示了吗?维修资金使用记录能查到吗?如果没有,就拿出这篇文章里的方法,一步步维权。毕竟,小区是你的家,你的权利,得自己争取。
注册公司是一个长远的投资,它为您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明白了深圳物业公司注册标准最新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主页的其他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