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1317-2164-214
轻信“体重管理师”购近5万减肥产品无效果,一查仅是普通食品
发布于 2025-08-29 16:24:03 作者: 柳聪睿
每一个创业者都有着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企业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注册公司。注册公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它是必须的,因为它将为你的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和信誉。今天主页给大家带来有关代用资质怎么做账的内容,以下关于轻信“体重管理师”购近5万减肥产品无效果,一查仅是普通食品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目前,陈女士已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正考虑报警。
涉事视频平台安全治理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已对涉事账号进行了无限期封禁处罚。
图为“体重健康管理师”针对陈女士体质“调配”的排毒调理“中药”。成分包括:大麦、决明子、冬瓜、荷叶、橘皮(陈皮)、甘草、玫瑰花(重瓣红玫瑰)、茯苓、山楂、栀子、山药。
所谓“减肥产品”只是普通食品
“体重健康管理师”询问陈女士的身高体重等信息后称,针对陈女士的情况,制定了两种减肥方案,规划120天减重54-64斤,分排毒调理和燃脂减重两步进行,并承诺会全程跟进陈女士的瘦身进度,指导陈女士使用产品。
对方称,减重方法主要是通过中草本药方进行内调,补充脂肪酶。在瘦身成功后,可促进血管弹性恢复,减轻各内脏器官负担,提高基础代谢,代谢体内脂肪,养成易瘦体质,改善内分泌。
“在收到快递前,对方拒绝告诉我具体是什么产品。”陈女士称。
陈女士使用产品一段时间后,“体重健康管理师”询问陈女士是否有“黑乎乎的油便”排出,如果无油便排出,则可断定是疏油代谢系统堵塞,需要及时使用“疏通材料”,否则会堵塞更严重影响瘦身进度,并向陈女士介绍以往类似案例。
此后,陈女士购买了“疏通材料”。没想到,对方又以陈女士体内缺乏脂肪分解酶无法排出油脂为由,推荐陈女士购买补充分解酶的材料,并称“接下来做好修复,就可以每天看着体重下降”。
使用产品两个月后,陈女士发现自己前后购买减肥产品花费近5万元,却毫无效果,便要求对方退货退款。对方称,产品是按照陈女士的体质调配的,无法退货。
陈女士前后购买小分子胶原蛋白肽固体饮料、双菇多肽粉固体饮料、蛋白核小球藻低聚肽固体饮料、蓝莓复合益生元固体饮料、植物代用茶、百益综合果蔬固体饮料、植物甾烷醇酯固体饮料7种产品。其中最贵的双菇多肽粉固体饮料,3盒13990元。
陈女士提供的产品包装盒图片显示,这7种产品包装盒上只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并非药品,“连保健品都算不上”。
陈女士提供的聊天截图显示,粉丝群里宣传“中药液是最绿色最安全的减重方式,通过改善体质掉重,一个月10斤”。
澎湃新闻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查询到,这7款产品上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确实可查询到。
或遇网络诈骗,已着手通过诉讼维权
陈女士在朋友提示下上网查询发现,此前已有媒体报道过类似案例。她认为,自己可能遭遇网络诈骗。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湖南衡阳警方成功摧毁一个利用虚假宣传及话术营销高价销售“减肥产品”的网络诈骗团伙。该犯罪团伙将一般食品、固体饮料包装成具有减肥功效的“减肥产品”,通过网络平台大肆虚假宣传吸引顾客上钩,团队成员冒充减肥养生专家、高级营养师和高级健康管理师,并按事先设计的“话术”对客户进行问询,通过发送虚假减肥成功视频、图片的方式博取信任,逐步诱使客户购买“减肥产品”。当客户使用产品后反馈没有效果时,销售人员就会解释前期沟通有误,如不继续购买下一轮产品就将前功尽弃,且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让受害人不得不继续购买,深陷“套路”之中。
陈女士通过12315平台投诉7种“减肥产品”的生产厂家和经销商。12315平台回复称,陈女士投诉的几家公司有些属于批发商,不直接对消费者零售,有一家公司经实地检查,未找到被诉商家。澎湃新闻致电该商家,未取得联系。
澎湃新闻询问其营业执照,对方称,“我们的资质是齐全的,机构不允许在网络上宣传营业执照,不能私发这些营业执照”。就机构的专业性问题,对方称,“我们是专业机构,现在几乎是做线上指导,安全性可以完全放心”。
此后,澎湃新闻将该情况反馈至涉事视频平台,平台安全治理相关人士表示,涉事账号通过粉丝群等渠道,违规诱导用户脱离平台,前往第三方平台进行商品售卖等行为,易造成用户风险。为维护用户财产安全,平台对账号进行了无限期封禁处罚。
目前,陈女士已向法院递交材料欲通过诉讼维权,同时也在考虑向警方报案。
来源: 澎湃新闻
注册公司是向客户和合作伙伴展示您企业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途径。通过上文关于代用资质怎么做账的相关信息,主页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主页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