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注册公司红树叶财务财税法一站式服务平台

关于红树叶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1317-2164-214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公司注册 > 揭秘A股研发人员薪资,人均20万/年!

揭秘A股研发人员薪资,人均20万/年!

发布于 2025-10-09 03:18:03 作者: 诗绮

注册公司是创业者必须面对的任务之一。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复杂,但是只要你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你的企业就可以合法地运营。接下来,主页将重点带大家了解西安香港公司注册费用多少,希望可以帮到你。

4831家A股上市公司,在其2024年年报中披露,他们给314.82万名研发人员一共发放了6569.94亿元的薪资,人均20.83万元/年,中位数则是16.67万元。

这是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对A股公司研发人员的最新统计结果。

研发人员薪酬既是企业创新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观察产业创新生态的重要切口。

2023年11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9号:研发人员及研发投入》明确要求,发行人应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报告期各期研发投入的金额、明细构成(包括研发人员薪酬、直接材料、资产摊销、委外研发等)。

这一新政提升了企业研发人力投入数据的透明度,使得2024年成为首个能够系统分析上市公司研发人员薪酬结构的年度。

经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统计,2024年共有4831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可用于分析的有效研发人员和薪资数据。此处的“有效”,是指企业同时披露研发人员数量与薪资(主要是研发费用表和研发支出表中的人工成本、薪资等),且两项指标均不为零;同时,为保证统计结果的合理性,研究中心剔除了25份异常值(标准为平均年薪低于1.2万元/年)。

在此基础上,我们计算了各家企业的平均年薪,并由此计算出2024年A股上市公司的研发人员平均年薪。近七成公司的研发人员薪酬在15-30万元区间,有4家公司的研发人员平均薪酬过百万,也有835家企业的研发人员薪酬不到10万元。

此外,我们也试图从公司所属的行业、区域出发,分析不同行业、地区的研发人员薪资特点。

高科技行业,更高薪?

在研发驱动型的行业里,研发人员往往能获得比在其他行业中更高的薪酬。

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给研发人员开出高薪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批发零售及医药化工等方向。其中,半导体行业表现最为突出,研发人员平均年薪高达约30.19万元,中位数亦达到24.39万元。

如在2024年研发人员平均薪资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上榜的澜起科技(688008.SH)就属于半导体行业。澜起科技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数据处理及互连芯片设计公司,主要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解决方案。

2024年的年报显示,澜起科技在研发人员薪资上投入约5.33亿元,人均年薪约99.48万元。其研发团队共536人,占公司总人数的74.65%。澜起科技自2019年上市以来研发费用逐年增加,并且连续三年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15%。2024年度,其研发费用为7.63亿元,同比增长11.98%,占营业收入的20.9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平均薪资也达到了约25.41万元,中位数为21.84万元,且均值与中位数差距较小,说明行业薪酬分布相对均衡,整体行业的薪资水平较高。

相较之下,低薪行业则集中在造纸、采矿、木材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家具、纺织鞋服等传统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等公用事业,他们属于低研发密集型产业。

典型如采矿业、造纸和纸制品业以及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其研发人员平均薪资均在12.5万元左右(分别为12.7万元、12.5万元和12.3万元),中位数也仅在11万元左右。这些行业薪酬水平不仅偏低,部分行业中位数更显著低于平均值。

整体来看,不同行业的薪资分化,折射出不同产业所含的科技属性对研发人员投入的影响。如高技术壁垒行业依赖持续创新,企业更愿意以高薪吸引和留住人才,从而推高行业的整体薪资水平;而在研发投入有限的传统行业,薪资回报与创新需求存在错配,难以对研发人才形成足够吸引力,同时也缺乏对该岗位充足的预算支持。

尽管高薪企业多集中在前沿行业,但也有例外。最典型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平均值和中位数都排在44个行业中的前五位置,这一行业近年在数智化方面的深耕、超产业上游的更深度参与。

如给研发人员开出了2024年度A股最高平均年薪(234.92万元)的企业——中信金属(601061.SH),就属于批发和零售业,主要从事金属及矿产品贸易和资源投资,其经营的贸易品种主要有铁矿石、钢材等黑色金属产品,以及铌、铜、铝等有色金属产品等。

年报显示,公司仅有研发人员14人,其中8名博士、6名硕士,合计薪酬约3288.93万元,同比增长24.33%;公司研发费用则从2023年的2841.72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3538.25万元,其中绝大部分用于研发人员的薪酬。

相比其千亿元人民币的营收规模,三千多万元的研发投入微乎其微,中信金属的研发强度(研发投入/营业收入)仅0.03%,但中信金属自称以“技术带动销售”的方式 ,在钢铁和新材料领域形成了完整的研发推广体系,以“产-学-研-用”的技术开发合作模式,推动含铌钢在国内广泛应用,推动中国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发展。

中信金属近年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池和纳米晶磁性材料,2024年与巴西矿冶公司、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建“先进铌基电池材料联合实验室”,公开发明专利29件、授权4件,参编6项行业标准。

从科创的产出情况来看,中信金属这14名拿着年度A股最高平均薪酬的研发人员,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生产力”。

北上广企业,更能开出高薪酬

在行业差异之外,地区因素同样是影响研发薪资水平的重要变量。

从地区分布来看,注册地在一线城市、沿海地区及经济强省的公司,研发人员的薪资普遍处于高位。这与当地的产业结构、人才供需、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等特征高度相关。

其中,上海在全国范围内表现最为突出,其研发人员平均年薪27.75万元,中位数同样位列第一;北京紧随其后,平均约25.86万元;天津以21.73万元位居第三;广东人均薪资约20.56万元,排名第四。

(注:华虹公司〔688347.SH〕的公司注册地在香港、实际运营地在上海,如果以注册地分类,华虹公司作为唯一一个注册地在香港的公司,研发人员人均年薪约45.46万元,暂不列入统计。)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市、陕西省和云南省的平均年薪跻身前十,但样本数量相对有限(分别为62家、63家和28家公司);就中位数而言,天津和陕西的排名依然位居前十,仅云南排名波动较大。

就地理位置来说,天津位于京津冀核心区域,受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圈的辐射效应,承接了北京一定程度的产业外溢和转移。而位于西部一北一南的陕西、云南这两个省份的表现超出预期,主要得益于当地的产业集群效应。其中,陕西主要集中了较多的军工企业,承担了大量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西安高新区,就聚集了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

反观云南,尽管整体经济体量不大,但在生物医药、绿色能源、有色金属等方向已小有规模。2022年,云南制定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出台《推动重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定下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方向。到2024年,绿色铝、硅光伏等6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全省开发区的32.06%。其中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该集群聚集了240余家相关企业,形成稀贵金属产业体系。

此外,除了传统的“北上广”,江苏与浙江也凭借产业集群优势跻身高薪地区之列。相较之下,福建、湖北、江西、安徽、广西等地整体排名靠后,尽管经济规模不小,但在研发薪资竞争力方面较弱。上述地区的产业结构仍以轻工业、传统制造、能源及消费类行业为主,创新型产业占比不足,前沿产业聚集度低,高端科研院所和大型研发型企业相对稀缺,因此缺少创新创业的土壤,研发岗位的需求和薪资相对不足。

而平均薪资排名倒数的省份则多集中在西北及东北地区。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排在末位,研发人员平均年薪约7.19万元,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总体来看,研发人员的“薪资高地”依旧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沿海发达城市群,偶有其他省份得益于政策支持或龙头企业带动而“异军突起”,但整体仍处于追赶态势。这种差异背后的本质是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同时也在影响研发人才的流动。

中外企业,谁更慷慨?

如果说地域发展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薪资的“坐标”,那么企业所有制更像是一种性格,体现了企业对研发人员慷慨程度的差异。

中外合资企业的研发人员平均薪酬最高,人均年薪约33.81万元,中位数约26.82万元。虽然样本企业仅52家,但其对研发人员群体的相对慷慨仍有代表性。

其次是外资企业,185家企业的人均年薪约24.44万元,中位数约20.27万元,再次印证了有外资参与的企业其研发岗位相对高薪,这可能与外资企业在全球的研发资源配置相关,会综合考虑全球的薪资行情。

以百济神州(600235.SH)为例,其3905名研发人员,有近四成在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研发人员平均薪资是95.60万元,在A股中排名第六,其中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是59.20万元,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的平均薪酬是158.60万元。

相比之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研发人员薪资相对偏低,不论是人均薪资的平均值还是中位数均未超过20万元。

其中,民营企业共有3412家,平均年薪约19.19万元,中位数16.79万元。而1160家国有企业的人均薪资平均值约18.42万元,中位数约15.66万元,整体薪资水平略低于民企。

在国有企业中,地方国有企业处于薪资最底层,人均薪资平均值约17.39万元,中位数为15.23万元。

尽管整体不及外资与合资企业,但民企与国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贫富差距”悬殊:部分龙头企业研发人员的人均薪酬可达百万元级别,2024年人均薪酬最多的十家公司里,有比如前面提到的中信金属、安道麦A(000553.SZ)、国新文化(600636.SH) 等3家央企,也有方大特钢(600507.SH)、岭南股份(002717.SZ)等6家民营企业,而大多数企业的研发人员人均年薪不足20万元。

此外,在反复核对了数据之后,我们发现还有28家企业的研发人员平均年薪不到两万元,十分令人费解。

以研发人员平均薪酬TOP10为例,除百济神州、澜起科技外,其他企业的研发人员仅有14-245人不等,人数不多,企业的研发投入也不算太高,在3500万元到9亿元之间,但是企业将研发费用主要用于研发人员薪资。

资源丰富的行业和地区集中了最多高端人才和高薪岗位,而中小企业和传统行业的薪酬普遍偏低。外资、合资企业与民企、国企之间的薪酬落差明显。但在固有格局之外,一些地方依托特色产业,也能为研发人员提供相对优厚的福利待遇。

因此,在一些看似传统的行业里,企业愿意高薪聘请研发人员、愿意“投资于人”,也寄望他们能为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开启更多可能性。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研发人员的产出也会体现在企业经营发展的数据之中。

小结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2024年中国全球创新力排名跃升至第11位,成为过去十年中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也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创新能力跃升的背后,是中国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对研发的投入逐年增长,释放了研发人员的活力。

薪酬与研发人员的积极性直接挂钩,也体现了一家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是衡量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然,薪酬是企业给予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的一种,未来,随着政策、资本投入和激励机制的完善,我们相信企业研发人员的薪酬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薪酬水平与人才分布将更加匹配产业的发展需求。

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自2022年首次发布A股研发人员的年龄、学历、行业和地域等统计、整理和研究之后,这是三年后的第二次大扫描。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对中国企业研发人员的情况进行跟踪和研究,敬请关注。

• 数据整理:龙洁

• 制图:李一跞

• 数据支持:饶舒玮、曹妍、龙洁、蒙露、吴舒敏、付烁畦、罗仙仙、叶伟豪、肖杰、陈晓龙

南方周末研究员 饶舒玮

责编 黄金萍

通过注册公司,您可以更好地管理企业的税务和财务事务。明白了西安香港公司注册费用多少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主页的其他页面。

备案号:粤ICP备17121331号 红树叶财务咨询管理

郑重申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