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1317-2164-214
图书馆的图书作为固定资产该如何进行帐务处理?
发布于 2024-11-11 02:52:09 作者: 郁谷蕊
注册公司是创业者必须面对的任务之一。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复杂,但是只有完成这个过程,你的企业才能够合法地运营。主页带大家认识图书商品报废怎样做账,如果你们也遇到这种问题,相信看完本文,你们就懂得怎么解决了。
- 1、图书馆的图书作为固定资产该如何进行帐务处理?
- 2、报废图书收入如何做账
- 3、零售户如何减少“孤儿商品”
- 4、零售户如何减少“孤儿商品”
- 5、图书馆的图书作为固定资产该如何进行帐务处理?
- 6、出版社图书按计划成本入账,图书报废账务怎样处理
- 7、有人知道图书馆淘汰下来的旧书怎么处理吗?
本文导航,以下是目录:
一:图书馆的图书作为固定资产该如何进行帐务处理?

答图书馆固定资产是指图书、各种仪器设备、书架、阅览桌椅、各种柜类、台、凳、电扇等以及单件价值500元或采购量大的同类物资。固定资产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
图书馆一般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新制度中规定图书不必计提折旧,所以按购入以及报废固定资产的程序即可,且相比较需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更简单,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购入时:
借:固定资产
货:固定基金
借:固定基金
货:现金\银行存款
报废时:
要将固定资产转入待处置资产损益科目:
借:待处置资产损益——处置资产价值
贷:固定资产
之后写请示,按单位的财务制度逐级审批,审批通过后: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待处置资产损益——处置资产价值
二:报废图书收入如何做账
答1、发生报废时,应调减有关存货的账面价值,查明原因,按管理权限报有关部门审核,等待处理,其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报废存货的账面价值),
贷:库存商品,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2、如果直接出售报废图书取得收入,其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报废存货残料的价值)。
三:零售户如何减少“孤儿商品”
答近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某超市收银台附近旁看到了一则雷人的提示牌,并上传了图片为证。图片中该超市收银台的一旁,摆放着一个四层高的货架,里面凌乱地堆放着一些商品,货架背后的墙上则贴着一个告示牌:“孤儿商品暂存区”。该网友在帖中说:“不仔细理解,乍一看还以为是寄放孤儿的地方呢。”超市负责人表示:告示牌的意思是为方便一些顾客在结账时,把不想购买的商品放入货架内,以便工作人员及时集中重新上架。“之所以用‘孤儿’一词,是因为一种比喻,这些原本被选中却又被放下的商品就像孤儿一样。” 在超市购物时,经常发现一些商品摆的位置“名不对题”,原来这些都是顾客选购后又不要的商品,于是随手把商品放在身边的货架上。这一现象不仅给超市工作人员造成不便,同时也为食品安全埋下隐患。商家习惯把乱丢弃的商品称做“超市孤儿”。 现象——“孤儿商品”遍布大超市 在超市里购物,不经意间,你会发现一袋饼干“躺”在了洗发水柜台,杀好称好的鱼儿“游”到了水果柜台,脸盆“漂洋过海”在食品区里“搁浅”了…… 在北京家乐福方圆店看到,很多顾客在排队等候结账时,将购物车中的个别商品随手扔在收银台前的小货架上。而这些本是摆放口香糖、电池等小玩艺儿的货架上早已堆满了衬衫、巧克力礼盒等大件物品,显得不堪重负。消费者李先生说,购物时对部分商品总是拿不定主意,前思后想,以至于到最后关头又不打算买了,而排队的人太多,又不能回过头把商品送回原处,只好出此下策。在该卖场快速通道处,一位女士数了数购物篮里的物品,超过了5件,权衡之下随即把多余的两件(丝袜和速溶咖啡)取出放在身边的货架上。一位售货员介绍,每天闭店后她们都要花大量时间整理这些“孤儿”商品,赶上周末和节假日客流量大时就更忙了。在超市地下一层的水果台前看到,刚开始在橙子和西瓜上面只摆放着一盒鸡翅和一盒猪肉,可能是看见有人先在上面堆放食品的缘故,大约十分钟后上面就又放上了白菜、面包、方便面等七八件商品。 在北京华联学院路店内,一位正在清理“孤儿商品区”食品的售货员说:“我们每间隔一段时间就到这里来清理商品,每天少的时候一百来件,多的时候有上千件商品。”虽然超市设有专门的“孤儿商品区”,但许多消费者都并未将不购买的商品放到“孤儿商品区”,而是随手丢放在各个货架上,更有一些人将商品东藏西藏,放在酱油、醋等货架后面隐蔽的地方。在生鲜冷冻区,一位男士从冷藏柜里取出一盒涮羊肉片,顺手丢进购物篮里,之后又选了其它几样蔬菜,一会儿他又来到散装食品专区, 把涮羊肉片扔在盛蜜饯的玻璃罩上,从塑料盒内漏出的血水流满了玻璃表面。售货员还提到,气温高的时候,有些顾客将从冷藏柜里拿出来的冰淇淋随手放在外面,没一会儿功夫冰淇淋化成一团全变形了,只能作报废处理。 这种现象并非仅仅出现在个别超市,而是几乎所有的大超市。越是生意好的超市,这种现象越常见。如今,如何解决“孤儿商品”问题,已成为摆在每个大超市面前的难题。 危害——超市损耗增加 顾客购物受影响 “孤儿商品”泛滥,给超市带来了麻烦:超市不但要安排人员来处理“孤儿商品”,还要为一些“孤儿商品”埋单。 在“孤儿商品”中,日用品和饮料等可以放回货架继续销售,处理起来相对容易,但一些生鲜产品就让超市头疼了。鲤鱼、甲鱼等生鲜产品,顾客购买时超市一般都会替其宰杀,这些商品一旦被顾客抛弃,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很快就会变质受损。即便被发现得及时,再放回原处销售也少有人问津。速冻水饺、汤圆等食品,如果被顾客放到别的柜台后没有被及时发现,不仅不能再售卖食用,还有可能污染其它商品,给超市造成双重损失。因此,超市为了保证商品的质量,有时不得不把很多“孤儿商品”丢掉。 “孤儿商品”除了会给超市带来损失,还会给顾客购物带来不便,给食品安全埋下隐患。在济南二环东路上的乐购超市看到,一盒冰淇淋被顾客放在了蜜枣柜台上,融化后的黏液粘在了蜜枣的包装袋上。由于超市没有及时进行处理,一位来挑选蜜枣的顾客一不小心,袖口沾上了冰淇淋的黏液。更严重的是,像面包、鲜奶等保鲜日期较短的食品,如果成为“孤儿商品”,超市又没有及时处理,一旦被一些顾客购买后食用,很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危害。 分析——为何会产生“孤儿商品”? 毫无疑问,顾客是“孤儿商品”的制造者。很多超市的工作人员介绍,如果顾客在挑选商品前能略作思量,或多走几步把不想买的商品放回原处,或请身边的超市工作人员代劳,那么“孤儿商品”就会大大减少。 顾客为什么不“略作思量”就买、不将商品放回原处呢? 据了解,“孤儿商品”的产生量一般和商品的销售量成正比。节假日期间,超市的客流量大,产生的“孤儿商品”数量也比平时多。一些顾客表示,节假日往往是商家搞促销活动最多的时候,商家的各种促销活动常常让他们动心,因此没有仔细考虑便选了商品,可离开促销柜台经过一番权衡后又不想买了。如果将商品放回去,面对促销员时难免会有点难为情,因此只好随手丢弃,“孤儿商品”自然就产生了。 一些顾客不把商品放回原处,是基于别的原因。一位老大爷说:“有时候在超市里转晕了,身边又没有工作人员,不知道该把不要的商品放回哪里,只好随手放下了。” 另外,一些商品之所以没被放回原处而成为“孤儿商品”,是那些小顾客惹的祸。如货架上的图书、玩具等,小孩子看够了、玩够了,一般都会随手放下,这些商品自然就成了“孤儿商品”。 思考——买卖双方同努力 和谐消费方实现 “孤儿商品”考验着超市的商品管理能力,也考验着消费者的素质。 超市为消费者提供了开放、舒适的购物环境,消费者也应该考虑一下超市的利益。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不单是商家的责任,还需要消费者的支持:一方面商家应不断提升对“孤儿商品”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自觉规范自己的购物行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把不要的商品放回原处,不过是举手之劳。 只有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孤儿商品”问题,最大程度地降低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 如何处理“孤儿商品”呢?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零售户都注意抓好事后处理和事前预防两个方面,力求将“孤儿商品”带来的损耗降到最低。 加强巡场,回收“孤儿商品” 对于“孤儿商品”,可以安排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处理。例如,要求理货员加强巡场进行回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分类处理。在济南大润发超市历下店,工作人员每个小时都要对散落在货架或收银台附近的“孤儿商品”进行清理,然后分门别类地放在超市的“孤儿商品”堆放处,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明确标识,防止顾客盲目选购 提高商品标识的可识别性,比如价格、摆放位置等,让顾客对商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以防止顾客盲目选购,是很多超市采用的减少“孤儿商品”的做法。例如,全球三大零售商之一的乐购,在其卖场内将同类商品中价格最低的商品非常明显地标示出来,给其它正在进行促销的商品贴出明显的指示牌,以便顾客进行对比,理性购物。 设立专区,合理引导 为了防止顾客随意丢弃商品,浙江嘉兴的一些超市在收银台附近设立了“孤儿商品投放处”,并附上一小段说明:“如果觉得所选商品不合您意,请放在此处。”边上还有一块小牌子,上面有一个卡通小人在可怜巴巴地说:“请别扔下我!”位于济南二环东路上的乐购超市,在收银台附近放着标有“百货孤儿”、“杂货孤儿”、“生鲜孤儿”等字样的购物车,以便顾客投放不想要的商品。
四:零售户如何减少“孤儿商品”
答近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某超市收银台附近旁看到了一则雷人的提示牌,并上传了图片为证。图片中该超市收银台的一旁,摆放着一个四层高的货架,里面凌乱地堆放着一些商品,货架背后的墙上则贴着一个告示牌:“孤儿商品暂存区”。该网友在帖中说:“不仔细理解,乍一看还以为是寄放孤儿的地方呢。”超市负责人表示:告示牌的意思是为方便一些顾客在结账时,把不想购买的商品放入货架内,以便工作人员及时集中重新上架。“之所以用‘孤儿’一词,是因为一种比喻,这些原本被选中却又被放下的商品就像孤儿一样。” 在超市购物时,经常发现一些商品摆的位置“名不对题”,原来这些都是顾客选购后又不要的商品,于是随手把商品放在身边的货架上。这一现象不仅给超市工作人员造成不便,同时也为食品安全埋下隐患。商家习惯把乱丢弃的商品称做“超市孤儿”。 现象——“孤儿商品”遍布大超市 在超市里购物,不经意间,你会发现一袋饼干“躺”在了洗发水柜台,杀好称好的鱼儿“游”到了水果柜台,脸盆“漂洋过海”在食品区里“搁浅”了…… 在北京家乐福方圆店看到,很多顾客在排队等候结账时,将购物车中的个别商品随手扔在收银台前的小货架上。而这些本是摆放口香糖、电池等小玩艺儿的货架上早已堆满了衬衫、巧克力礼盒等大件物品,显得不堪重负。消费者李先生说,购物时对部分商品总是拿不定主意,前思后想,以至于到最后关头又不打算买了,而排队的人太多,又不能回过头把商品送回原处,只好出此下策。在该卖场快速通道处,一位女士数了数购物篮里的物品,超过了5件,权衡之下随即把多余的两件(丝袜和速溶咖啡)取出放在身边的货架上。一位售货员介绍,每天闭店后她们都要花大量时间整理这些“孤儿”商品,赶上周末和节假日客流量大时就更忙了。在超市地下一层的水果台前看到,刚开始在橙子和西瓜上面只摆放着一盒鸡翅和一盒猪肉,可能是看见有人先在上面堆放食品的缘故,大约十分钟后上面就又放上了白菜、面包、方便面等七八件商品。 在北京华联学院路店内,一位正在清理“孤儿商品区”食品的售货员说:“我们每间隔一段时间就到这里来清理商品,每天少的时候一百来件,多的时候有上千件商品。”虽然超市设有专门的“孤儿商品区”,但许多消费者都并未将不购买的商品放到“孤儿商品区”,而是随手丢放在各个货架上,更有一些人将商品东藏西藏,放在酱油、醋等货架后面隐蔽的地方。在生鲜冷冻区,一位男士从冷藏柜里取出一盒涮羊肉片,顺手丢进购物篮里,之后又选了其它几样蔬菜,一会儿他又来到散装食品专区, 把涮羊肉片扔在盛蜜饯的玻璃罩上,从塑料盒内漏出的血水流满了玻璃表面。售货员还提到,气温高的时候,有些顾客将从冷藏柜里拿出来的冰淇淋随手放在外面,没一会儿功夫冰淇淋化成一团全变形了,只能作报废处理。 这种现象并非仅仅出现在个别超市,而是几乎所有的大超市。越是生意好的超市,这种现象越常见。如今,如何解决“孤儿商品”问题,已成为摆在每个大超市面前的难题。 危害——超市损耗增加 顾客购物受影响 “孤儿商品”泛滥,给超市带来了麻烦:超市不但要安排人员来处理“孤儿商品”,还要为一些“孤儿商品”埋单。 在“孤儿商品”中,日用品和饮料等可以放回货架继续销售,处理起来相对容易,但一些生鲜产品就让超市头疼了。鲤鱼、甲鱼等生鲜产品,顾客购买时超市一般都会替其宰杀,这些商品一旦被顾客抛弃,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很快就会变质受损。即便被发现得及时,再放回原处销售也少有人问津。速冻水饺、汤圆等食品,如果被顾客放到别的柜台后没有被及时发现,不仅不能再售卖食用,还有可能污染其它商品,给超市造成双重损失。因此,超市为了保证商品的质量,有时不得不把很多“孤儿商品”丢掉。 “孤儿商品”除了会给超市带来损失,还会给顾客购物带来不便,给食品安全埋下隐患。在济南二环东路上的乐购超市看到,一盒冰淇淋被顾客放在了蜜枣柜台上,融化后的黏液粘在了蜜枣的包装袋上。由于超市没有及时进行处理,一位来挑选蜜枣的顾客一不小心,袖口沾上了冰淇淋的黏液。更严重的是,像面包、鲜奶等保鲜日期较短的食品,如果成为“孤儿商品”,超市又没有及时处理,一旦被一些顾客购买后食用,很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危害。 分析——为何会产生“孤儿商品”? 毫无疑问,顾客是“孤儿商品”的制造者。很多超市的工作人员介绍,如果顾客在挑选商品前能略作思量,或多走几步把不想买的商品放回原处,或请身边的超市工作人员代劳,那么“孤儿商品”就会大大减少。 顾客为什么不“略作思量”就买、不将商品放回原处呢? 据了解,“孤儿商品”的产生量一般和商品的销售量成正比。节假日期间,超市的客流量大,产生的“孤儿商品”数量也比平时多。一些顾客表示,节假日往往是商家搞促销活动最多的时候,商家的各种促销活动常常让他们动心,因此没有仔细考虑便选了商品,可离开促销柜台经过一番权衡后又不想买了。如果将商品放回去,面对促销员时难免会有点难为情,因此只好随手丢弃,“孤儿商品”自然就产生了。 一些顾客不把商品放回原处,是基于别的原因。一位老大爷说:“有时候在超市里转晕了,身边又没有工作人员,不知道该把不要的商品放回哪里,只好随手放下了。” 另外,一些商品之所以没被放回原处而成为“孤儿商品”,是那些小顾客惹的祸。如货架上的图书、玩具等,小孩子看够了、玩够了,一般都会随手放下,这些商品自然就成了“孤儿商品”。 思考——买卖双方同努力 和谐消费方实现 “孤儿商品”考验着超市的商品管理能力,也考验着消费者的素质。 超市为消费者提供了开放、舒适的购物环境,消费者也应该考虑一下超市的利益。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不单是商家的责任,还需要消费者的支持:一方面商家应不断提升对“孤儿商品”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自觉规范自己的购物行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把不要的商品放回原处,不过是举手之劳。 只有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孤儿商品”问题,最大程度地降低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 如何处理“孤儿商品”呢?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零售户都注意抓好事后处理和事前预防两个方面,力求将“孤儿商品”带来的损耗降到最低。 加强巡场,回收“孤儿商品” 对于“孤儿商品”,可以安排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处理。例如,要求理货员加强巡场进行回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分类处理。在济南大润发超市历下店,工作人员每个小时都要对散落在货架或收银台附近的“孤儿商品”进行清理,然后分门别类地放在超市的“孤儿商品”堆放处,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明确标识,防止顾客盲目选购 提高商品标识的可识别性,比如价格、摆放位置等,让顾客对商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以防止顾客盲目选购,是很多超市采用的减少“孤儿商品”的做法。例如,全球三大零售商之一的乐购,在其卖场内将同类商品中价格最低的商品非常明显地标示出来,给其它正在进行促销的商品贴出明显的指示牌,以便顾客进行对比,理性购物。 设立专区,合理引导 为了防止顾客随意丢弃商品,浙江嘉兴的一些超市在收银台附近设立了“孤儿商品投放处”,并附上一小段说明:“如果觉得所选商品不合您意,请放在此处。”边上还有一块小牌子,上面有一个卡通小人在可怜巴巴地说:“请别扔下我!”位于济南二环东路上的乐购超市,在收银台附近放着标有“百货孤儿”、“杂货孤儿”、“生鲜孤儿”等字样的购物车,以便顾客投放不想要的商品。
五:图书馆的图书作为固定资产该如何进行帐务处理?
答图书馆固定资产是指图书、各种仪器设备、书架、阅览桌椅、各种柜类、台、凳、电扇等以及单件价值500元或采购量大的同类物资。固定资产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
图书馆一般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新制度中规定图书不必计提折旧,所以按购入以及报废固定资产的程序即可,且相比较需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更简单,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购入时:
借:固定资产
货:固定基金
借:固定基金
货:现金\银行存款
报废时:
要将固定资产转入待处置资产损益科目:
借:待处置资产损益——处置资产价值
贷:固定资产
之后写请示,按单位的财务制度逐级审批,审批通过后: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待处置资产损益——处置资产价值
六:出版社图书按计划成本入账,图书报废账务怎样处理
答出版社图书按计划成本入账,图书报废账务处理方法:
1、图书报废也要计入成本。岀版业报废图书比较特殊,原则上可提报废准备金,在准备金中核销,未提的话可先入待摊费用,分期摊销。
2、出版行业的存货报废损失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需报税务局审批,经过税务师事务所出具财产损失鉴证报告后方可税前扣除。按照税法规定报废毁损的存货应该做进项税转出。
3、如果直接低价销售需要报废的物资但是对报废不做账务处理,是可以少缴纳增值税的,但是存在税务风险。
4、存货正常损耗属于可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但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凡无法准确辨别是否属于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可向税务机关提出审批申请。
七:有人知道图书馆淘汰下来的旧书怎么处理吗?
答图书馆淘汰下来的旧书,有的是让本地的旧书店代卖出售,也有的会公开售卖,或出售给某一个买主。如果是学校图书馆,有的会选择低价出售给本校师生。
另外馆藏图书属于固定资产,一般不报废。除非确实无法修复也无使用价值,可以申请剔旧报废处理,但要履行报废手续,需经批准。
通过注册公司,您可以更好地保护您的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图书商品报废怎样做账,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主页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