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1317-2164-214
存货周转率怎么算?搞不清楚成本账都白搭!
发布于 2025-11-08 20:54:03 作者: 鹿怀寒
注册公司是创业者必须面对的任务之一。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复杂,但是只要你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你的企业就可以合法地运营。接下来,主页将介绍存货卖出怎么做账,希望可以让你在这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在很多企业的经营分析报告里,我们经常能看到存货周转率这个指标。
但你有没有发现,不少分析就停在一句话上:
“本期存货周转率为3.2次,同比下降0.5次。”
然后呢?就没下文了。
如果只是把指标抄一遍,说几句同比环比的变化,这样的分析和念报表真没多大区别——没有深度拆解的存货周转率分析,其实等于没做分析!
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怎么把存货周转率这个“老朋友”拆明白、讲透彻。
一、先弄懂“存货周转率”到底在说啥?
存货周转率的基本计算公式很简单:
存货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平均存货余额
它说的是:企业的存货一年能被卖出去多少次。
具体来说:
周转越快,说明资金利用效率越高,存货积压的风险也越小。
比如:
周转率是6,就是说一年里存货卖出去又补进来,来回6次;
周转率是2,就只周转2次,效率明显低很多。
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要算清楚平均存货余额,公式是:平均存货余额 =(期初存货余额 期末存货余额)÷ 2。
举个例子:
年初存货余额是100万,年末是120万,那平均存货余额就是(100 120)÷2=110万。
如果这一年的销售成本是660万,那存货周转率就是660÷110=6次。
这样算下来是不是就清楚多了?
但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个关键前提:成本账得准。
对制造企业来说:
成本核算用的是标准成本、实际成本还是作业成本?这直接影响销售成本准不准。
用财务分析工具FineBI搭建一个如下的成本分析看板,就能够轻松处理和分析大量品类成本数据,实现各项成本的精准核算。而且操作简单直观,不需要技术背景也能轻松上手。
立即体验FineBI:https://s.fanruan.com/kpx5b(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拿人工和制造费用分摊来说:
车间里两条生产线,一条天天满负荷转,一条经常闲着,要是把费用平均分,忙的那条成本就虚高,闲的那条又虚低,这样算出来的销售成本能反映真实情况吗?
还有半成品、在产品的成本还原,是不是每一步都算得扎实?
对零售/贸易企业来说:
采购成本里,运输费、关税、路上的损耗都记全了吗?
简单来说:
进一批货,要算进去:
给供应商的钱拉货的运费进口时交的税运输中碰坏了一点点的损失
这些都得算进成本里。少算了一项,成本就不准了。
还有:
不同批次、不同供应商的进货价波动大不大?这些都会影响销售成本的准确性。
总而言之:
成本账是算存货周转率的基础。要是成本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就算周转率看起来再好看,也可能是假的,甚至会误导决策。
所以说:
在分析周转率之前,一定要先看看自家的成本核算流程规不规范,数据准不准确。
二、深度拆解:别让“平均数”掩盖了真相
只知道整体周转率高了还是低了,意义不大。真正有用的是拆解分析,咱们可以从公式的分子和分母两部分入手:
1. 拆解分子: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下降,存货周转率自然会降。
但背后的原因可能完全不同:
是卖不动了?是打折太狠了?是产品结构变了?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
销量少了,销售成本肯定跟着少,这时候就得结合销售收入、具体销量、市场占有率一起看。
比如:
上个月卖100件,这个月只卖80件,销售成本少了,周转率的分子变小,周转率就可能下降。
这时候得看看:
毛利率有没有被压得太低,是主动搞促销还是被动清库存。
比如:
一件衣服成本60元,原来卖100元,现在卖80元,销量还是一样,销售成本还是60元,但收入少了,这时候周转率没降,但利润薄了,这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
产品结构变了,那具体是高成本、低毛利的产品卖得多了,还是主力产品卖不动了?
比如:
原来主要卖成本50元、售价100元的产品,
现在换成成本80元、售价100元的产品多了,
整体销售成本上去了,但要是销量没跟上,周转率也会受影响。
2. 拆解分母:平均存货
平均存货增加,会直接拉低周转率。但“存货增加”本身也得拆开来看:
是主动囤货? 比如知道下半年原材料要涨价,现在多买点存着;或者为了应对旺季、大促销,提前备货。这种情况下库存增加是有计划的。是预测错了? 采购的量远超实际能卖出去的。本来以为这个月能卖1000件,结果只卖了500件,多进的500件就成了多余的库存,平均存货余额自然就高了。是滞销积压了? 哪些具体的产品卖不动?放了多久了?有些货放半年一年都没动静,还堆在仓库里,这就是滞销库存,会让平均存货余额变大。是结构不合理? 是不是囤了很多单价高、又卖得慢的货?这类货虽然数量可能不多,但占用资金多,平均存货余额也会被拉高。
听着是不是很熟?其实很多企业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要么为了冲业绩盲目备货,要么老产品处理不及时,最后库存越积越多,周转率越来越低。
三、多维度下钻:找到问题的关键
只看整体存货周转率,根本说不清问题在哪。就像知道库存管理有问题,却不知道具体是哪个环节、哪类产品出了岔子。所以必须从多个维度往下拆:
1.品类维度
服装企业里女装和男装的周转率可能差一倍,得找出拖后腿的品类,分析是销售策略不对还是采购过量。
2.区域维度
华东仓库货卖得快,东北仓库却压了半年,要分析是当地消费者不喜欢,还是物流慢导致补货不及时。
3.渠道维度
直营店周转快但成本高,经销商渠道覆盖广却周转慢,线上线下也有差异,得按渠道特点制定库存策略。
4.供应商维度
有的供应商送货慢,逼得企业多备货;有的供应商的货总滞销,这些都会拖慢周转。
5.库龄维度
算清90天、180天的库存占比,这些货放得越久越难卖,还占用资金。
只有这样从多个维度拆解,才能准确找到问题出在哪里,避免一刀切的错误决策。 我一直强调,不能只看一个总数,拆开来看才能发现根本问题。
四、指标联动:看清周转率背后的全貌
存货周转率不能单独看,得和其他指标一起分析,才能看清全貌:
1.存货周转天数
怎么计算?
公式是:365天 ÷ 存货周转率。
这个指标比“次数”更直观,能看出货要压多少天,资金被占用多久。
比如:
周转率3.65次,周转天数就是100天,意思是货从进来到卖出去,平均要放100天,你说资金压力能不大吗?
2.毛利率
怎么计算?
公式是:毛利率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 ×100%。
怎么用?
销售成本一变,毛利率多半会跟着变。那存货周转率上升的时候,得看看是不是靠降价换回来的。
比如说:
原来一件产品卖 100 元,成本 60 元,毛利率是(100-60)÷100×100%=40%;
现在为了多卖,降到 80 元,成本还是 60 元,
这时候虽然可能卖得更多,存货周转率上去了,
但毛利率变成了(80-60)÷80×100%=25%,明显降了。
3.应收账款周转率
怎么计算?
公式是:应收账款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怎么用?
算出来的数字越大,说明回款越快。存货卖得快了,不代表钱就到手了。
但要注意:
有的企业看着存货周转率挺高,货卖得挺多,但应收账款周转率很低,意思是货卖出去了,钱却没收回来,都成了欠账,时间长了很容易出现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4.滞销库存比例
怎么计算?
公式是:滞销库存金额 ÷ 总库存金额 ×100%。
怎么用?
这个比例越高,说明库存里没用的东西越多。
比如:
总库存 100 万,其中 30 万是放了一年都没卖出去的滞销品,那滞销库存比例就是 30%。
这个比例就太高了,这些货不光占着仓库,还占用资金,时间久了可能还会贬值,变成废品,得赶紧想办法处理。
所以说,分析业务不能只看存货周转率这一个指标,得把这些相关的指标都拉出来,一个个对比着看,才能把情况搞明白。
五、结语
会算存货周转率的人很多,但能从一个简单的“3.2次”里,拆出业务问题→找到原因→给出行动方向的人,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财务人才。
存货周转率从来不是用来念报表的,而是用来诊断经营问题的。它背后需要的是成本核算的基本功,是对业务的理解深度,是拆解数据的耐心,是把多个指标放一起分析的能力。
下次再看到“存货周转率同比下降0.5”时,一定要多问自己几句:
成本账算得准不准?是销售成本少了还是存货多了导致的?具体是哪个品类、哪个区域、哪个渠道出了问题?它和毛利率、回款、现金流有什么关系?
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才能从数字背后看到业务的真实情况。
通过注册公司,您可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存货卖出怎么做账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主页的其他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