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注册公司红树叶财务财税法一站式服务平台

关于红树叶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1317-2164-214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代理记账 > 会计核算实际操作技术原理

会计核算实际操作技术原理

发布于 2025-11-21 09:36:04 作者: 蒲清舒

注册公司是创业者成为合法企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通过完成这个过程,你可以获得法律保护,让你的企业更加正式和专业。接下来,主页将给大家介绍实际如何做账的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你解决一些烦恼。

会计核算实际操作技术原理

我们掌握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技术必须先要理解会计核算理论基础。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为借贷记账法。一般规定,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录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相应变动。但无论发生任何经济业务,它们对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不外乎是以下的几种类型。即:

(1)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贷方。

(2)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金总额减少。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借方。

(3)发生经营收入,一般会导致资产和收入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入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收入账户的贷方。

(4)发生经营费用,一般会导致资产减少与费用增加,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费用账户的借方。

(5)资产内部项目互相转化,即两个项目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某一资产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另一资产账户的贷方。

(6)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某一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另一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借方。

只是对借贷记账法原理做了一个说明,并没有从逻辑上,甚至从数学上证明,从而不利于实际操作。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核算最基础的部分,如果基础不牢,后面的实际操作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笔者所研究的借贷记账法原理可概括为:一个内容,两种形式,数量相等。一个内容,在会计原理中,是指某一经济事项,包含金额,以原始凭证为载体。两种形式是由四个要素组成的表示去向、终点、结果、消失科目增加或减少金额;表示来源、起点、原因、产生科目增加或减少金额。四个要素为:质变方向、质变对象、量变方向、量变数量。质变方向分为去向、来源。去向是资金流动的一个方向,有时也表示终点、结果等意思,会计分录中用“借”表示;来源是另一个方向,有时也表示起点、原因等意思,会计分录中用“贷”表示。质变对象为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也就是会计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归纳为六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六要素又分为两类,物质类要素和来源类要素。所以,会计科目就有物质类科目和来源类科目。物质类科目为:资产、费用。资产归纳为物质是理所当然,费用为什么也归纳为物质类呢?因为从费用的定义可知,费用其实是消耗或将要消耗的资产,所以费用归纳为物质类。来源类科目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负债、所有者权益是静态方面的来源,收入、利润是动态方面的来源。量变方向分为增加、减少,量变数量为金额。

量变方向增加或减少确认原理为:物质类科目在去向上表示金额增加;来源类科目在去向上表示金额减少;物质类科目在来源上表示金额减少;来源类科目在来源上表示金额增加。确认依据为:物质类科目表示物质,来源类科目表示物质的来源。去向可表示终点,来源可表示起点。某一物体从起点A到达终点B,意思就是某一物体离开了A点,到达了B点,当然A点的数量会减少,B点数量会增加;来源有产生的意思,去向有消失的意思,来源科目的产生,当然会导致数量增加,来源科目的消失,当然会导致数量的减少。

数量相等是指,表示去向、终点、结果科目增加或减少的金额=表示来源、起点、原因科目增加或减少的金额。证明如下: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这里,内容是指某个经济事项涉及的金额,形式为表示去向、终点、结果、消失科目增加或减少的金额、表示来源、起点、原因、产生科目增加或减少的金额两种。用数学语言表示为:某个经济事项涉及的金额包含表示去向、终点、结果科目增加或减少的金额,表示去向、终点、结果科目增加或减少的金额包含某个经济事项涉及的金额,所以,有等式①:某个经济事项涉及的金额=表示去向(也含终点、结果、消失)科目增加或减少的金额。某个经济事项涉及的金额包含表示来源、起点、原因科目增加或减少的金额,表示来源、起点、原因科目增加或减少的金额包含某个经济事项涉及的金额,所以有等式②:某个经济事项涉及的金额=表示来源(也含起点、原因、产生)科目增加或减少的金额。把①式代入②式可得,表示去向(也含终点、结果、消失)科目增加或减少的金额=表示来源(也含起点、原因、产生)科目增加或减少的金额。

介绍了会计核算技术的基础理论。现必须介绍会计核算的质量标准。能达到质量标准的技术才是有用的。会计核算的质量标准是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经济事项。会计准则上讲的质量标准是相关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八个方面。我这里从逻辑上把准则上八个方面要求归为四类:相关性、可靠性、充分性、合理性。从单个证据上讲,相关性是量上要求,可靠性是质上要求。从总体证据上讲,充分性是量上要求,合理性是质上要求。准则上的相关性、可靠性要求和这里的相关性、可靠性归类是对映的。可理解性对映为充分性要求,因为核算充分了就能理解了。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可归纳为合理性方面。可比性指同一核算方法在不同地方要求一致性;实质重于形式是指在实质和形式不一致时,以实质为准;重要性是指核算对象不能全面反映时选择重要方面的;谨慎性是指数量要准确,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及时性是指对信息产品的时间要求。

现就检验“一个内容、两种形式、数量相等”核算技术能否符合质量要求的四个方面。

会计核算基础是通过表示去向(也含终点、结果、消失)科目增加或减少的金额和表示来源(也含起点、原因、产生)科目增加或减少的金额这两种形式来进行的。所以我们就要看这两种核算形式是否能达到质量要求。形式反映内容,首先要求提供的经济事项凭证达到质量要求,也就是原始凭证要求达到相关性、可靠性、充分性、合理性要求。两种形式由质变方向、质变对象、量变方向、量变数量四要素组成。对每一个经济事项,我们通过四要素组成的两种形式进行核算,如果原始凭证达到了相关性标准,我们进行正确的核算了,也就达到了相关性标准。如果原始凭证达到了可靠性标准,我们进行了正确核算,那么也就达到了可靠性标准。我们的两种核算形式,从质变方向、质变对象、量变方向、量变数量四方面来核算经济事项,显然达到了充分性标准。合理性标准,主要是指各核算要素对经济事项进行了一致性核算,不相互冲突。质变方向、质变对象、量变方向、量变数量从四个不同方面对经济事项进行一致性核算反映,并无任何冲突。所以,“一个内容、两种形式、数量相等”核算技术符合质量标准的四个方面。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会计核算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所以,掌握了借贷记账法原理才能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从而为企业管理服务。在会计核算和企业管理中的实际操作也可以进一步证明借贷记账法的原理。

通过注册公司,您可以更好地保护您的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实际如何做账,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主页的其他内容。

备案号:粤ICP备17121331号 红树叶财务咨询管理

郑重申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必将追究法律责任